3.户外岔群咽喉区直击雷防护。铁路站场岔群咽喉区的特点是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岔群咽喉区段长度约145米,在岔群咽喉区附近各建立12米高的铁塔,塔顶安装IF3避雷针。经计算,保护半径可达111米。引下线采用截面大于12mm×4mm的镀锌扁钢。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欧。对咽喉区内大部分的轨道电路箱、道叉电动转辙机及通讯机等设施进行了直击雷的保护,免受直击雷的侵害。
四、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山西防雷验收
(一)防雷器
选用德国OBOBETTERMANN系列电源防雷器件,对铁路站场主要机房设备和重要终端进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它具有以下特点。
1.应用新型高能量密度的石墨电极材料,特性耐久不变。
2.采用多电极堆保证了可控制的能量分配,并联电容控制对模块达到低残压水平,通过这种设计,具有良好的续断遮断,达到对续流的完全熄灭。
3.密封设计,安装方式没有限制,无电弧外泄,无须使用大体积的隔离金属箱。
4.无须断电,所有模块都可取下检测和更换,可大量节约维护费用。
5.安装简单,支持凯文接线,N/PE端的隧道式连接,免除调线的繁琐。
6.容通电流大,反应速度快,插入损耗小。
7.采用NPE模块的防雷器可在电网出现故障时,即使地阻值高或地线不良的情况下,流经防雷器的电流可使前级保险丝脱逃,防雷器与电网隔离,防止防雷器损坏。
(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
山西避雷器
1.对缆线布放和接地系统的要求
铁路站场主要设备集中在通讯楼、通信楼。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重点是通信楼内的敏感电子设备。在进行电源和通讯线缆防雷器配置时,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考虑。
(1)电力电缆应埋地引入建筑物,电缆埋地部分不应小于15米(GA267-2000第 7、第8条)。室外卫星馈线和其它各种通信、通讯电缆应采用具有双层金属防护层的电缆,其外层金属防护层在顶部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应就近接地。当采用单层屏蔽电缆或无屏蔽线缆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引入建筑物内,金属管(或线槽)的两端就近接地,金属管 (或线槽)的连接处应有效跨接(GB50057-94第6.3.1条)。 因此,出入通信楼的电力电缆(线)、通信缆线、通讯电缆应采用金属护套电缆或敷设在金属管内,缆线金属护套或金属管应在顶部及进入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分别接地;进入通信楼低压电力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其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 15m;微波铁塔上架设的同轴电缆应穿在金属管内,金属管应分别在上下端接地;进入机房的电缆桥架应屏蔽接地。